数字员工到岗,普通员工惊慌?先别急,往下看
由人工智能(AI)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(RPA)等新技术驱动的数字劳动力风潮正席卷全球。企业利用软件机器人填补人力短缺的趋势也日益明显。
数字劳动力(Digital Labor)通常也被称为「数字员工」,其技术基因主要来自于AI和RPA等技术的支持。眼下,以RPA机器人为代表的数字员工,已普遍活跃在银行、保险、制造、零售、医疗、物流、电商甚至政府、公共机构等在内的众多行业中,为其业务流程优化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思路与方案。
企业雇佣一名(或数名)数字员工,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实际上,雇佣一名数字员工和雇佣普通员工并无太大差别。这事既没有很复杂,也没有很科幻。
首先,这些数字员工也会拥有自己的身份和名称,并被分配了自己的登录凭据和用户访问权限。例如,新加坡大华银行(United Overseas Bank)就将其首批2名数字员工命名为「Amy」和「Eve」。
其次,别指望您的机器人伙计有多「聪明」。就像任何其他新员工一样,企业同样需要在业务流程上给予这些数字员工指导甚至培训。这一步尤为重要。因为RPA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就是依据预先设定好的程序,执行基于一定规则的大批量、可重复任务。
此外,您的机器人伙计同样需要监督和管理。企业需要一些人(机器人经理)来监督这些数字员工,就好比是将新员工分配给报告经理一样。
但是,如果仅凭这3点,就将这些数字员工视为普通员工的话,那确实太小瞧软件机器人的威力了。
雇佣机器人的好处就是,企业不会承受与人力资本相关的常见挑战。一些常见的人力挑战包括:
●劳动力成本上升
●人力规则和法规
●吸引和留住员工
●员工的可用性
以劳动力成本提高为例,当前许多国家,特别是像日本和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国家,正面临着出生率下降、人口老龄化等人口难题。劳动力短缺危机日渐显露,迫使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。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,劳动力成本只能一路攀升,企业总的成本也将居高不下。
随着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,我国的人口红利也在面临着消失的困境。不可否认,今后国内的企业在用工方面,将会碰到和发达国家相似的境况。
软件机器人则依赖于不同的经济原理。根据摩尔定律,微处理器的性能大约每18个月就提高一倍,而价格却下降一半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机器人只会变得更强大,并且相对更为便宜。
另外,数字员工可为企业省去繁琐、耗时的招聘流程。并可根据实际的需求定制企业专属的数字员工。它们的可用性比普通员工更为明显。7×24小时全天工作,不知疲倦,不要薪水,零出错率,速度更快,效率更高,易于更新与维护……
看到这里,是不是有种想把所有普通员工都换成数字员工的冲动?先别激动,RPA机器人的价值主张远不是充当传统人力资源的替代品。相反,RPA一直都在扮演「好搭档」这一角色,协助和增强而非取代现有员工的工作。
RPA的出现,更多的则是起到了工作方式转换器的作用。并非所有的工作机器人都能胜任。让RPA机器人代替人工从事那些规则性强、重复性高、数量上大的劳动,利用机器人高效、精准的特性为人们节省更多的时间,以用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(工作方式的创新、工作流程的改进)。
伴随以RPA机器人为代表的数字员工的不断发展,企业运转中出现的效率问题、生产力难题则会进一步得到更好的解决。而数字员工与人类员工联手,实现人机协作,将是放大企业潜能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