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流行与普及,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应用RPA技术来优化业务流程。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,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企业业务流程改革的最优解吗?
在企业管理学中存在一个二八定律,描述了一种不平衡关系理论,即在任何一组东西中,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,约20%,其余80%尽管是多数,却是次要的。只要将注意力和重心放在这20%部分,就可以取得不错的结果。
在RPA的开发中其实也同样遵循二八定律,流程自动化中涉及的80%的业务场景,可能其开发时间只占整个开发时长的20%,或者说,为了实现流程自动化所有异常的处理,可能80%的开发工作量都是为了处理比较特殊的20%业务场景。
例如,某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材料报销流程的自动化开发。该流程从开发到测试再到上线仅仅用了8周,并且能有效处理90%的业务场景。
但上线后各供应商提供发票的备注信息客户不能有效控制,加之物料种类又比较丰富,导致出现了许多在前期调研中未曾发现的业务异常,该客户希望能自动识别并处理发票备注栏中无明确规则的备注信息,以完成剩余10%业务场景的自动化。
不要盲目追求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
在RPA实施项目中,如果为了实现100%业务场景自动化,从而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少数场景中,并付出与之不匹配的实施成本,这其实违背了RPA的宗旨和特点。因为即使在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汽车生产流水线上,依然还是有人类的身影。
RPA并不是一种全方位的解决方案,流程交由RPA机器人执行并不代表企业便可“高枕无忧”。RPA前期主要是为了解决大量常见的业务场景,而对于少量的特殊场景,RPA能发现并说明异常的原因反馈至业务人员即可,异常交由人工处理并考虑该场景是否纳入下一步RPA计划。
所以,企业在决定实施RPA时,不能盲目的追求100%自动化,而是需要因地制宜,各取所长。同时,实施方也应清楚意识到,RPA也好,其它自动化技术也好,都只是一种提高企业工作管理效率和竞争力的手段,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“合适的才是最好的”原则,而不是为了100%自动化而自动化。